/HKScM-2022/js
/HKScM-2022/css
/HKScM-2022/images
/tc/web/scm
link link link link
香港科學館
  • 認識我們
  • 參觀
  • 展覽
  • 活動
  • 在線探索
LanguageEN繁簡
  • EN
  • 繁
  • 簡
Thu, 12 May 2022 18:45:36 +0800
館長隨筆

美人化身成野獸:EB病毒
刊登日期: 2023年4月28日

在過去三年,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讓我們對病毒的威脅時刻保持警惕。其實病毒和人類一樣各有個性,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感染宿主短時間內便對其器官展開攻擊,當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受感染的器官細胞並將其清除,病毒便能從宿主消失;而有些病毒,例如EB病毒(艾巴氏病毒),則採取「入侵後躺平」的生存之道,如貪睡鬼般在宿主細胞內休眠。但切勿因EB病毒懶洋洋就掉以輕心,它隨時會把你殺個措手不及!

人類疱疹病毒結構    人類疱疹病毒分類

EB病毒所屬的人類疱疹病毒家族,還有不同臭名遠播的成員,會引起水痘、帶狀疱疹(即俗稱生蛇)和玫瑰疹等疾病。這類病毒結構有如藏有玩具的朱古力蛋般分為多層:外層包膜、皮層、衣殼和其內的雙鏈去氧核糖核酸基因組。

EB病毒生命週期

有別於一些疱疹病毒,初次感染EB病毒時,宿主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然而它的傳染性一點也不弱,事實上,全球超過九成人口已透過體液傳播(如唾液飛沫)而感染了EB病毒。它專門感染宿主的特定細胞─B細胞和上皮細胞有獨特的表面受體蛋白,能夠被EB病毒進入。病毒透過上皮細胞,進入並潛伏於B細胞內後,就會如「睡美人」般沉沉睡去。

EB病毒乍看無害,不過一旦甦醒,就會變成洪水怪獸 ─ 不但會自我大量複製,感染更多上皮細胞並破壞其正常功能,更可以引發如鼻咽癌等嚴重疾病。大多數鼻咽癌患者的細胞組織和血液樣本均呈高EB病毒量,揭示了EB病毒與鼻咽癌有一定的關係。

EB病毒感染——鼻咽癌發病風險因素之一

鼻咽位置隱蔽,早期鼻咽癌的症狀跟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徵非常相似,因此患者難以察覺。隨着腫瘤變大,患者會反覆出現流鼻血、鼻塞和頭痛等病徵。及早診斷及治療能阻止癌症惡化,增加治癒機會。不過若能選擇,我寧願這位「睡美人」一睡不起!

 
香港科學館
追蹤我們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訂閱「香港科學館e-通訊」
地址
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 聯絡我們
  • 下載區
  • 香港政府一站通
  • 香港太空館
  • 科學推廣組
  • 康文署
  • 康文署電子雜誌
  • 康文署博物館
  • 康⽂署寓樂頻道
  • 康⽂ +++
  • 粵港澳文旅資訊網
© 202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版權所有
  • 私隱政策
  • 重要告示
  • 網頁指南
最後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