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題展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

 
01.12.2023 (星期五) 18.02.2023 (星期日) (香港科學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
19.02.2024 (星期一) – 01.04.2024 (星期一) (香港歷史博物館)

載人航天涉及大量複雜技術,一直被視為難度最高的太空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起發展至今已有三十年,期間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逐步建立完整的載人飛船配套,完成多項飛行任務,掌握航天員出艙活動、交會對接等技術,並於2022年底完成建造天宮空間站,全面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定下的目標,轉入應用和發展階段。

這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分為兩大展區,位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區以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為主軸,帶大家回顧三十年來奮鬥圓夢的輝煌歷程;而香港科學館的展區則展示工程方面的成就,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展覽不但展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豐碩成果,更希望啟發青年一代對航天科技的興趣,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籌劃

 

 

天生我「材」─ 材料科學與設計

天生我「材」─ 材料科學與設計

 
19.5.2023(星期五)– 18.10.2023(星期三)

自古以來,材料與人類的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由史前人們所巧用的石頭、青銅,到現代的塑膠,以至近年方興未艾的納米產品,都標誌着人類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及工程技術日見進步,而歷代器物亦反映了人類在各個歷史階段對生活都有着不同的需求,默默見證着人類文明的發展。

是次展覽帶領大家由材料的起源開始,認識人類如何運用精巧的技術和設計將材料轉化為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產品;從材料背後的故事,了解地球資源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之餘,更促使我們反思過度耗用資源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透過倫敦設計博物館的藏品、本地研發的嶄新材料和特別設計的互動展品,和大家分享創新的解決方案,合力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籌劃
由倫敦設計博物館策劃的巡展
科學合作伙伴(香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

 
08.07.2022(星期五)– 22.02.2023(星期三)

自十九世紀發現恐龍化石以來,古生物學家致力研究恐龍,期望能準確剖析,更全面描述這些具代表性、來自遠古時期的史前生物。單是過去幾年,憑着古生物學家的努力,古生物學已找到非常重大的發現,讓我們更徹底了解這個充滿神秘的失落世界。為了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科學館特別舉辦一個極具特色的恐龍展覽,搜羅八組極具名氣和代表性的物種,包括暴龍、三角龍、棘龍、異特龍、西龍、梁龍、哈特茲哥翼龍和幼齡蜥腳類恐龍,這些來自恐龍盛世的物種首次同場展出。

是次展覽包括珍貴的化石真品、高完整度的化石骨架、古生物藝術插圖、以頂尖技術製作的影片,以及首次利用精確的科學研究,重構史前最大掠食性恐龍和最大的飛行生物。展覽團隊利用了獨特手法,融合科學研究、場景設計,揭露科學新知,給參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他們欣賞生動的化石骨架。今次展覽期望能引發參觀者反思人類自身在進化史中,須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例如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是次展覽由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也是馬會撥款六億三千萬港元支持特區政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而舉辦的多個項目之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領賢慈善基金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領賢慈善基金聯合籌劃
獨家贊助機構:香港賽馬會
支持機構:港鐵公司

這展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

 

 

 

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

 
30.07.2021(星期五)– 01.12.2021(星期三)

1995年,全球首部全電腦動畫製作的電影《反斗奇兵》上映。自此,彼思動畫製作室不斷創作多部具突破性的電影。究竟美術人員和電腦科學家如何互相合作,一起以創造力與想像力,結合藝術和電腦科技來建立說故事的新形式?

「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展覽由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共同策劃製作,帶你探索神秘的電影製作過程,讓你從嶄新的角度認識彼思動畫的製作流程,以及這些電影如何巧妙地融合科學、技術、工程、美術和數學(STEAM)概念,創造出你在銀幕上欣賞到的生動角色和逼真場面。

展覽展出50多組有趣和吸引的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及錄像節目,分為八個組別,分別介紹彼思動畫製作的技術程序。展覽除了資訊豐富和富啟發性的影片之外,還包括多項電腦及實體互動展品,讓你仿如身歷其境般深入了解每個幕後程序,體驗製作流程中的不同崗位。例如在建構模型區,你可嘗試根據美術師的草圖來創建出一個數碼雕塑模型。建立骨架結構區的展品探討虛擬骨骼的基本概念,並展示動畫師如何幫角色擺出不同的姿勢。在布景與攝影區中,你將學到如何控制攝影機,以模擬出《蟲蟲特工隊》裏昆蟲眼中的世界。另外,不要錯過與你最喜愛的彼思電影角色,包括巴斯光年、多莉等,合照留念!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籌劃
展覽由波士頓科學博物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共同策劃製作
華特迪士尼(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機械人的五百年

機械人的五百年

 
13.11.2020(星期五)– 26.05.2021(星期三)

自16世紀,人們從人體構造中得到啟發,逐漸發明了可以巧妙地自動運作的機械裝置。在工業革命的年代,人們更開始利用機械裝置,取代人力完成不斷重覆的動作,奠定了機械人發展的基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模仿人類動作的機械人在數百年間應運而生,它們除了在工業上大派用場之外,還成為科幻電影裏的主角。近年機械人的發展更趨人性化,面部會有表情,懂得以雙腳步行、跳躍、甚至翻筋斗,又會用眼睛環顧四周,分析周圍的環境。而最新的發展更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讓它們可以像我們一樣能夠思考、學習和作出反應。

「機械人的五百年」展覽為你細說過去五百年,簡單的機械裝置如何發展成類人型機械人的有趣故事,以及從藝術和科學角度探討它的發展對人類的意義。展覽分為五個不同的時期,展出超過100組獨特的機械人藏品,其中包括最早期的機械裝置,以至在科幻小說和現代實驗室裏的機械人。這些獨特的展品闡述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工業革命、20世紀的大眾文化,以及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如何塑造機械人和社會的發展。透過這次奇妙旅程,你更可認識科學家如何製造出跟人類相似的機械人,以及它們怎樣與我們相互交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籌劃
展覽由倫敦科學博物館提供

 

 

花花世界感官遊

花花世界感官遊

 
19.03.2021(星期五)– 12.05.2021(星期三)

今年的香港花卉展覽將以嶄新的模式舉行。為配合這項活動,香港科學館特別在常設展覽廳內舉行「花花世界感官遊」展覽,讓大家利用五感去探索繽紛的花花世界。

為甚麼一些花朵上會有隱藏圖案?花朵如何保護自己?植物會發出聲音嗎?我們如何延長鮮花的壽命?我們如何應用花香在日常生活中?展覽將透過多組互動展品一一為大家解答。除了互動展品,還會展示一些有趣的植物,歡迎大家在展覽期間到場參觀,利用五感去探索花卉和大自然的奧秘。

 

百毒不侵-守護健康的抗疫新科技

百毒不侵-守護健康的抗疫新科技

 
31.07.2020(星期五)– 03.02.2021(星期三)

在2019 年,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導致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 的爆發。自此,COVID-19 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至世界各地,導致全球數千萬人感染,並造成數十萬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就此病毒傳播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病。

一般而言,冠狀病毒會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引發廣泛性的呼吸道、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而且它們能夠透過突變和基因重組來適應新環境。因此,冠狀病毒對公共健康造成持續及長期的威脅。透過了解冠狀病毒的病毒學,控制其傳播及開發有效療法和疫苗,對全球健康和經濟穩定起了重大意義。

本展覽讓參觀者認識冠狀病毒的基本知識、COVID-19 背後的科學、抗病毒治療和預防疫苗、以及從預防、到減低傳播風險以至研發治療方案這三方面,展示香港科技大學部分與對抗COVID-19相關的科研項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籌劃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內裏乾坤 - 故宮文物修復展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內裏乾坤 - 故宮文物修復展

 
14.12.2019(星期六)– 18.03.2020(星期三)

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是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的居所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收藏了大量歷史文獻和藝術珍品。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把紫禁城的木建築群保留下來,發展成原狀陳列博物館,並妥善保存其內具歷史意義的文化瑰寶。除了保存和研究工作,故宮博物院亦致力於採用傳統工藝,把封塵多年、殘缺不全的建築物和文物加以修復,回復昔日的光輝。近年故宮博物院更成立了一所「文物醫院」,它不單推廣傳統工藝,更積極引進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包括文物專用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器、高解像度顯微鏡、各類型光譜分析儀器等,並以科學方法剖析文物的病害、結構,和所使用的工藝,大大提高修復工作的成效。

2020年是紫禁城落成六百年的一個里程碑。為此,香港科學館特別舉辦「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內裏乾坤 - 故宮文物修復展」,細說文物修復工作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展覽展出超過100件珍貴文物,種類包括青銅器物、鐘錶、紡織品、唐卡、木器、漆器、鑲嵌物件、陶瓷、書畫和人工臨摹古畫等,當中有部分更是剛完成修復,未曾對外公開展出。除了文物展示,展覽中亦包括多組互動展品,讓大家透過動手操作深入認識中國傳統非凡工藝,以及在文物修復上所應用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另外,展覽同時介紹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的工作,透過特色修復個案,包括接近百年歷史的313號火車卡和中國外銷油畫《朝覲圖》的修復過程,讓大家認識修復主任的工作和專業技術,以及肩負起保存本地文化財產的使命。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 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故宮博物院和文物修復辦事處 聯合籌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獨家贊助

 

冬季冰運會

冬季冰運會

 
14.06.2019(星期五)– 16.10.2019(星期三)

有沒有想過在炎炎夏日,可以參與到高山滑雪、雪車、雪球大戰等雪地活動呢?今個暑假,科學館特別把冬季運動帶到香港,讓大家一嘗做冬季運動員,考驗你們的運動技巧!

「冬季冰運會」展覽設有二十組互動展品,包括跳台滑雪、冰球、迴轉滑雪和冰壺等,讓你一次過嘗試多種新奇刺激的冬季運動。展覽詳述每項運動的歷史、比賽形式和規則,以及這些運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助你掌握竅門,找出致勝關鍵。你可以試試模仿花樣滑冰選手,挑戰高難度的旋轉動作;你亦可以參與緊張刺激的冬季兩項,測試你的滑雪速度和射擊眼界;你更可以坐上雪車,體驗如何與隊友合作,以極速衝向終點;你又可以操控冰刷,讓冰壼依照你所想的路線,把對方擊出賽區;你還可以學習不同的冰球抽擊方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取得入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籌劃
展覽由丹麥Experimentarium、芬蘭Heureka、瑞典Tekniska Museet和挪威Vilvite聯合製作
支持機構: 芬蘭總領事館(香港及澳門)及香港芬蘭商會
 

 

香港賽馬會呈獻:珍古德的叢林啟迪

香港賽馬會呈獻:珍古德的叢林啟迪

 
24.05.2019(星期五)– 02.10.2019(星期三)

珍古德博士是著名的人道主義及環境保護主義者,她在研究初期花了多年時間觀察黑猩猩在原生棲息地的行為,了解牠們的生活特性。在過去數十年間,珍古德博士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愈加關注,因而致力推廣環境保護及教育活動,包括成立慈善機構,以培育公眾環保意識。珍古德博士身體力行,平均每年約有300日在全球進行演講,鼓勵世界各地的人士盡其所能,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展覽將首次全面展示珍古德博士的早期科學發現,並用互動展覽的形式訴說她對環境保護和青年賦權等方面的貢獻。透過分享珍古德博士的故事,我們希望啟迪香港青少年,以行動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環境,並在日常生活上選擇可持續的生活模式。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珍古德協會(香港)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珍古德協會(香港)聯合籌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獨家贊助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匠心獨運 — 鐘錶珍寶展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匠心獨運 — 鐘錶珍寶展

 
07.12.2018(星期五)– 10.04.2019(星期三)

自古以來,人類非常重視季節的變化和觀象測時。為了更準確測量時間,古人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工具和儀器。在各種計時儀器中,以明末清初,由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的西洋鐘錶,算是最可靠和最方便的計時器。由於這些「新產品」設計精巧,不但報時準確,還設置了很多機械裝置,待上弦啟動後,音樂隨之響起,裝飾的鳥獸不斷來回走動,花旋人轉,令人目不暇給,因此清代皇室特別喜愛這些機械鐘錶,大量收藏,作為裝飾擺設。其後清宮內更設置造辦處,開始製作機械鐘錶,並由最初的仿製,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設計。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匠心獨運 — 鐘錶珍寶展」融合科學、歷史和藝術,讓觀眾透過欣賞這些精美的機械鐘錶,從科學角度認識時間的意義、鐘錶的操作原理,以及鐘錶背後的文化交流、歷史意義和科技成就。展覽將展出約120件來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機械鐘錶,這些鐘錶大部分來自英國、法國和瑞士,也有部分是由清宮造辦處和廣州製造。而其中數件英國鐘錶更是剛於近年完成修復工作,首次在故宮博物院以外地方展出。另外,倫敦科學博物館更特別借出多件十八世紀英國工匠在製作鐘錶時,所使用的工具,展覽中亦會設置十八世紀歐洲工匠的工作間,呈現工匠們製造鐘錶的情景。除了珍貴文物,展覽還採用多項新媒體科技、電腦動畫、實物模型、互動展品等,以輕鬆活潑的手法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機械鐘錶以至原子鐘的科學運作原理。觀眾除了可以近距離欣賞這珍貴鐘錶之外,我們更特別邀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赴港進行鐘錶演示活動,讓觀眾感受時間的流逝,學懂珍惜。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 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故宮博物院和倫敦科學博物館 聯合籌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獨家贊助
支持機構:中國科學技術館

 

絲路山水地圖展

絲路山水地圖展

 
07.12.2018(星期五)– 20.02.2019(星期三)

《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以青綠山水風格繪畫的絹本手卷地圖,全長約30米,寬約0.6米。手卷一度流落海外,最後由許榮茂先生收購並捐贈予故宮博物院成為館藏。經學者研究所得,《絲路山水地圖》為明朝嘉靖年間的宮廷繪畫,為皇帝御覽而製。地圖描繪了東起甘肅嘉峪關,西達沙特阿拉伯麥加之間的廣闊地域,當中標註了200多個地名,反映中國在十六世紀對絲綢之路沿線地域有明確的認識。

《絲路山水地圖》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這展覽除把長逾30米的手卷全幅呈現給觀眾欣賞外,還利用多媒體項目呈現古代絲路沿線人民的生活情景。你可在展覽中認識青綠山水畫的特色和風格,以及設計個人風格的青綠山水香港畫;又或透過多組互動展品和模型,了解中國古代和現今繪製地圖的工具和技術。這展覽亦同時展出多幅繪製於十六至二十世紀初,不同時期的中國和香港地圖,讓你認識當時中西方對中國地理的認知和各種地圖的功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 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 聯合籌劃
支持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香港大學圖書館、地政總署和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
 

 

「超越天空」展覽

「超越天空」展覽

 
15.06.2018(星期五)– 17.10.2018(星期三)

「超越天空」專題展覽由波音贊助,展示在航空航天發展歷程上前所未見的互動體驗,介紹人類首次動力飛行,以至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最新創科成果。展覽採用了模擬飛行器、互動體驗劇場、觸控桌面顯示器和擴增實境等新科技,展示飛行背後的技術和科學概念,引發大家透過科學、工程和科技去盡情感受、探索和創造,為你帶來飛得更快、更高和更遠的難得體驗!

觀眾會首先進入一個互動體驗劇場,體驗飛行的極限。接着便可暢遊五個主要展區,操作十多件有關飛行的展品。你可以乘搭虛擬太空電梯前往太空邊緣,也可以參加虛擬高速飛行競賽,親自設計超音速噴射戰鬥機,並進行測試。另外,你亦可透過動作傳感圖像擷取技術,在探索飛行動作的同時,盡情體驗鳥兒群飛的感覺。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波音聯合籌劃
展覽由Evergreen Exhibitions和波音製作
 

 

「隨時候命 - 政府飛行服務隊」展覽

「隨時候命 - 政府飛行服務隊」展覽

 
15.06.2018(星期五)– 17.10.2018(星期三)

以「隨時候命」為座右銘的政府飛行服務隊,是香港唯一一個為市民及政府提供24小時直昇機和定翼機緊急支援服務的政府機構,工作包括海陸搜索及救援、提供緊急空中醫療服務、協助滅火、進行空中測量拍攝以及支援紀律部隊執行內部保安等工作。

展覽以錄像和實物介紹飛行服務隊的日常工作,展品包括用作飛行訓練的定翼機、現役機隊的縮細比例模型、直昇機的主旋翼和渦輪軸發動機、可空投救生筏以及撲救山火專用的水桶等。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政府飛行服務隊聯合籌劃

 

「SOPHIE - IVE的太陽能車驅動未來」展覽

「SOPHIE - IVE的太陽能車驅動未來」展覽

 
13.03.2018(星期二)– 12.09.2018(星期三)

自2009年開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師生開始在香港研發一系列的太陽能車SOPHIE,希望發展出能更有效率地把太陽能這種可再生能源轉化為電能並加以運用的綠色交通工具,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對 SOPHIE整體表現的不斷改良,SOPHIE團隊和它的第四代太陽能車SOPHIE IV於2013年首次參與「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完成了由澳洲北領地的達爾文至南澳洲的阿德萊德長達3,000公里的比賽路程,並勇奪賽事第四名佳績。而SOPHIE IV更在2015年成為首架在香港高速公路行駛的太陽能車。

這展覽除了展示SOPHIE第四代太陽能車之外,還透過影片、實物部件以至互動展品,全面闡述太陽能車各種科技的應用,以至車身設計等。藉此展覽我們希望能啟發青年人投入研究和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盡一分力。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聯合主辦
香港科學館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聯合籌劃

 

 

 

「科技前瞻-創新材料石墨烯」展覽

「科技前瞻-創新材料石墨烯」展覽

 
15.12.2017(星期五)– 18.04.2018(星期三)

有甚麼東西是肉眼看不見,比頭髮還要幼,而且比鋼鐵堅韌200倍?答案就是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種平面形態的碳,它重量非常輕、導電性超高以及非常強韌。在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 ‧ 蓋姆教授與康斯坦丁 ‧ 諾沃肖洛夫教授在研究上有了新突破。他們成功地分離出世界上第一種來自石墨的二維材料,更藉對石墨烯的研究獲得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種神奇的材料相信可為電子、醫藥、能源、海水化淡等各種不同的工業帶來重大的變革。

這展覽誠邀你參與一次有趣的科研旅程,從過去、現在和想像中的未來認識石墨烯。展覽展出超過100多件來自科學家、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倫敦科學博物館收藏的展品和原子模型,以及多組互動展品及短片,讓你認識首次分離出石墨烯的古怪方法、石墨烯的特性、最新的研究與應用,以及市場上各種最新的石墨烯產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籌劃
展覽由曼徹斯特科學和工業博物館創作
支持機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
 

 

「Miffy之拯救海洋」展覽

「Miffy之拯救海洋」展覽

 
07.04.2017(星期五)– 13.12.2017(星期三)

「Miffy之拯救海洋」特備展覽以荷蘭設計師迪克.布魯納(Dick Bruna)於1955年設計的知名卡通人物「Miffy」為主角,展覽會帶你進入Miffy的童話世界,其內容包括了一系列饒富教育意義的互動展品和錄像節目,讓兒童認識海洋生物,提高他們對保護海洋的決心。此展覽配合兒童天地同時開幕,豐富了兒童天地的教育性及吸引力。
 

 

「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文化節節目 -「來自蘇黎世的虛擬及擴增體驗」活動

「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文化節節目 -「來自蘇黎世的虛擬及擴增體驗」活動

 
21.10.2017(星期六)– 29.10.2017(星期日)

瑞士在全球快樂指數調查中高踞第四位,這份年度報告根據 多項因素評定世界各國人民的快樂水平。在多個瑞士城市中,蘇黎世持續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瑞士同時在「2017 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首位,被評為全球最創新的國家。2017 年 10 月 21 日至 29 日在香港舉行的「蘇黎世與香港的約會」文化節,展出蘇黎世賴以躋身世界最快樂和智能城市之列的先進科技。

來自迪士尼蘇黎世研究部門(Disney Research Zurich)、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遊戲技術中心(ETH Zurich Game Technology Center)及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學者將在「擴增實境、創意和藝術」公開講座探討虛擬及擴增實境的最新發展,並展示如何將圖畫活現眼前。為一圓人們在天空飛翔的夢想,蘇黎世藝術大學及初創企業 SOMNIACS 會在香港科學館舉辦「來自蘇黎世的虛擬及擴增體驗」活動,推介現場感十足的全身虛擬實境飛行體驗"Birdly",參加者可以像小鳥般翱翔,頓時忘卻它背後的機械和 電腦程式碼。Birdly 的親歷其境互動體驗只有一個目的:讓參加者像小鳥一樣無拘無 束,隨心隨意在天空漫遊。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永生傳說 — 透視古埃及文明」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永生傳說 — 透視古埃及文明」展覽

 
02.06.2017(星期五)– 18.10.2017(星期三)

尼羅河谷的古埃及社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肥沃的尼羅河沖積平原,讓生活在這裏的居民得以發展農業經濟,建造一個高度發展和集中的社會,為人類文明奠下基石。

古埃及的神秘領域,充滿魅力,令世人着迷。早期研究木乃伊的方法都以解封裹屍布為主,這對遺體做成一定的損害。然而,隨着嶄新成像技術的出現,科學家現已無須解封木乃伊包裹物料,也能取得不少寶貴資料。「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永生傳說 - 透視古埃及文明」展覽採用最新的電腦掃描技術,深入研究大英博物館珍藏的埃及木乃伊,這些研究成果有助研究人員對尼羅河谷的喪葬傳統有新的解讀。此外,這些新發現還啟發了研究的新方向,希望將來能找出更多有關古埃及人民生活的資料。

這展覽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展出了六具屬於3,000至1,800年前在埃及生活和死亡的木乃伊。除了木乃伊和約200多件珍貴文物之外,展覽還會展出利用電腦掃描技術研究這六具木乃伊所獲得的數碼成像資料,藉以展示考古學家和其他專家如何運用這非入侵性方法推斷死者的年齡和性別,並深入了解更多有關他們的飲食、健康狀況、製作木乃伊的過程和古埃及人的宗教習俗。為了進一步豐富參觀者的體驗和讓他們了解古埃及永生的意義,香港科學館特別採用了最新科技,包括3D立體投影、虛擬實境和全息圖像等,設計和製作多媒體節目及一系列互動展品,解構古埃及神祇和符號,以及全面闡釋當時的人民生活和科技發展。

聯合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聯合籌劃 香港科學館和大英博物館
獨家贊助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起飛‧夢成真

香港起飛‧夢成真

 
10.02.2017(星期五)– 19.04.2017(星期三)

2016年8月28日,香港首架本土自行裝嵌及註冊的飛機 B-KOO「香港起飛」,正式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環球之旅。這架「香港製造」的飛機,帶着香港精神環遊世界,途中到訪了20個國家、40個機場,飛行近50,000公里,在2016年11月13日順利回港,完成創舉。

展覽展出整架B-KOO「香港起飛」小型飛機、裝嵌飛機的工具和配件,以及陪伴Hank一起飛行的飛行日誌、儀器、裝備和救生用品等,亦會透過展板、互動展品和錄像節目,介紹與飛行和航空有關的科學知識,讓大家重溫這次令港人驕傲的環球旅程,並希望鼓勵香港年青一代只要堅持夢想,終有機會美夢成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
香港科學館及「香港起飛」團隊聯合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