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局(研資局)自2009年起定期舉辦公眾講座,邀請不同的本地學者擔任講者,旨在普及香港高等院校的研究知識,讓市民更了解本地研究的重要性及價值。
運動與健康老齡化
22.11.2025(星期六)
下午2:30-3:30
焦姣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運動及健康科學系助理教授)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促進「健康老齡化」已成為國際重要課題。在本講座中,講者將以科學原理為基礎,分析運動如何有助長者保持身體及認知功能健康,並介紹不同的運動理念。
什麼是最好的強身健體運動方法?
22.11.2025(星期六)
下午3:30-4:30
蕭明輝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運動科學學部教授兼主任、醫學院助理院長(員工福祉))
運動或身體活動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世界衞生組織建議進行足夠的有氧運動,亦應進行針對所有主要肌肉群的肌力訓練。然而,現時尚無就如何具體落實建議運動量的明確指引。在本講座中,講者將介紹有助提升健康的「最佳」運動方式。
破解運動迷思:真的假不了
29.11.2025(星期六)
下午2:30-3:30
譚子敬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運動及健康科學系助理教授)
在本講座中,講者將探討運動科學中的常見誤解,揭示乳酸與肌肉疲勞的真相,檢視DNA如何影響運動表現,並解析乳清蛋白的實際效益。此外,講者亦會剖析「米高.佐敦的滯空時間」傳說,並分析有關燃燒脂肪策略的迷思。
從防疫升降機按鈕到抗菌 3D 打印籃球:創新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29.11.2025(星期六)
下午3:30-4:30
盧君宇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教授)
本講座中,講者將分享他如何由防疫升降機按鈕出發,進一步發展至其他抗菌創新發明,例如專為兒童設計的無氣抗菌籃球。該籃球兼具耐用、安全及衞生效能,能有效減低接觸感染風險,同時展示科研成果如何應用於運動、教育及日常生活。講者亦會探討當中的挑戰與契機,並展示香港創新科技如何連結社會需要,改善大眾生活。
研究資助局和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