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座
研究資助局公眾講座
研究資助局定期舉辦公眾講座,向市民介紹香港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令更多市民了解本地研究的重要性及價值。
語言之旅:演化、認知及神經科學 王士元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語言及認知科學講座教授) 語言:粵語 |
改革糧食製造與消費模式以應對氣候變化 戴沛權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課程副教授) 語言:粵語 |
人工生態海岸線的理論與實踐 20.11.2022(星期日) 下午2:30 – 3:30 梁美儀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及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有沒有想過只要加少少創意,平平無奇的人工防波堤也可以變成海洋生物的棲息之所?防波堤是保護海岸線免受海浪衝擊、侵蝕和水浸的重要建設,不過其表面平滑,缺乏遮蔭、裂隙和儲水的生境,令海洋生物難以棲息。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在防波堤設置人工生態組件,來提升生境的複雜性,並大大增加海堤上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語言:粵語 |
人工智能與人文藝術 20.11.2022(星期日) 下午3:30 – 4:30 潘珺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 本講座將討論人工智能及其在人文藝術領域的應用。講者將介紹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一些常見的迷思及誤解。講座亦將回顧人工智能對人文藝術各學科教學及實踐的影響,並在最後討論人文藝術在當前數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 語言:粵語 |
研究資助局和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