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link link link link link link link
/HKScM-2022/js
/HKScM-2022/css
/HKScM-2022/images
/zh_TW/web/scm
link link link link
香港科學館
  • 認識我們
  • 參觀
  • 展覽
  • 活動
  • 在線探索
語言 EN 繁 簡
  • EN
  • 繁
  • 簡
Mon, 30 Jan 2023 18:03:22 +0800
館長隨筆

  • 環保物料-竹材 (2023年1月27日)
 
  • 飲料都可以「發光」?(2022年11月17日)
 
  • 古生物學家的寶藏 – 恐龍糞便化石(2022年10月14日)
 
  • 如何令肥皂泡變「恆久」? (2022年8月27日)
 
  • 科學中的藝術 (2022年4月27日)
 
  • 雙色花製作 (2021年5月24日)
 
  • 清新手工花染 (2021年4月29日)
 
  • 國際數學日 (2021年3月14日)
 
  • 如何保持鮮花長開? (2021年2月28日)
 
  • 以自然為師:人造荷葉效應 (2021年1月27日)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葉 (2020年12月31日)
 
  • 充滿了科學的愛玉 (2020年11月20日)
 
  • 膠袋,真的可溶於水? (2020年11月2日)
 
  • 動物界大聲公(二):蟬 (2020年10月7日)
 
  • 動物界大聲公(一):沼蛙 (2020年10月6日)
 
  • 閃電的光譜 (2020年9月30日)
 
  • 綿密泡泡的秘密 (2020年8月18日)
 
  • 「400次咖啡」的科學 (2020年6月5日)
 
  • 市區中的樹頭菜花海 (2020年4月9日)
 
  • 由木棉開始,認識香港樹木 (2020年3月23日)

 


環保物料-竹材
刊登日期: 2023年1月27日

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不但生機盎然,而且用途廣泛。不論在食、衣、住、行、工具和文化藝術等方面,它都與我們密不可分。

竹屬於單子葉禾本科植物,被認為是最原始的草本植物,其主要外觀形態包含竹節和中空的節間。大多數竹子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例如東亞、東南亞、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島嶼。

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竹的生長速度最高可達每天 91厘米。這是由於竹稈的各節存有居間分生組織,可以使其莖部快速伸長,故此,當其他植物只有頂端分生組織進行初生生長時,竹的每一節卻可以同時生長。竹通常在三至四個月的生長季節內長到全高。

與一般樹木不同,竹並沒有維管形成層,也不會產生年輪作次生生長。換言之,它不能透過增加細胞的側層來增加周長。早在發芽時,竹稈的最大直徑就已經確定了。不同品種的最大直徑各有不同,最粗的竹稈直徑可達30厘米。

竹的根、稈、枝、葉、筍、籜等各部位均可充分利用,尤以稈的用途最為多樣化,皆因稈具備強度高、彈性佳及性能穩定等優異特性,適合應用於建築材料、家具、編織、工藝品、造紙、日常用品和用具等。再者,竹的生長週期短、生長速度快、分布範圍廣、產量豐富等等特點,讓它成為了現今可持續的綠色材料。

 

頁首

飲料都可以「發光」?

刊登日期: 2022年11月17日

你們平時喜愛甚麼飲品來提神呢?咖啡、茶、還是能量飲料?有些飲料看似平平無奇,但在紫外線燈照射下卻可發出獨特光芒,增添特色。究竟它們「發光」背後有甚麼秘密?

在市面上可「發光」嘅飲料就有湯力水(Tonic Water)和含維他命B2嘅能量飲料等!湯力水含有奎寧(Quinine),而部分能量飲料含有核黃素(Riboflavin,等於維他命B2)。當奎寧和核黃素的電子吸收了紫外線之後,會激發,跳到較高能階,處於不穩定的激發狀態。當它們返回基態,就會發出能量,以螢光顯示出來。這個過程中,奎寧會發出藍色螢光,而核黃素會發出黃綠色螢光。講起奎寧,它是一種用於治療與預防瘧疾的藥物。湯力水含有低劑量的奎寧,令飲料有微微甘苦的味道。

小編最愛飲番杯濃縮咖啡提提神。最近仲愛上湯力咖啡,湯力水跟咖啡自身嘅酸味與微苦非常配合,味道豐富。不如大家一齊來試試製作湯力咖啡,調配一杯層次分明,又可發出螢光效果嘅特色飲料吧!

 


 


 


 


 

  

  

  

  


 

頁首

古生物學家的寶藏 – 恐龍糞便化石
刊登日期: 2022年10月14日

你可能認識恐龍骨骼化石,但你見過恐龍糞便的化石嗎?糞便亦可成為化石,並保存至億年後的今日?對古生物學家而言,它們可是超級寶藏!


掠食性恐龍糞石,推斷是屬於暴龍(化石真品)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展品)

恐龍糞便化石,簡稱恐龍糞石。恐龍糞石能幫助我們細緻地描繪出億年前的景象,包括當時環境的溫度,恐龍的行為、進食習慣、消化模式,以及生物之間的生態關係與演化。例如古生物學家便透過分析糞便化石,推斷出部分恐龍為了能快速進食,將腐木連同生活其中的昆蟲一併吞下。古生物學家亦曾發現恐龍糞石上有蜣螂挖洞的痕跡,顯示了恐龍與蜣螂兩者在生態中的關係。

在研究糞石時,古生物學家會將化石糞便切成薄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亦會為化石進行化學和同位素分析,以了解其主人的生活環境和習性。為了保存珍貴的恐龍糞便化石,現時古生物學家多利用非破壞性的技術如電腦斷層掃描為困於糞便化石中的物體進行三維重建,例如透過此技術還原昆蟲碎片、植物碎片、碎骨的形狀,以了解恐龍的進食習慣。

按道理,恐龍一生中均排出無數糞便,但骸骨卻只有一副,為甚麼骨骼化石比糞便化石更為常見?因為骨頭較為堅硬,即使遺體曾遭其他生物咬食或被雨水沖刷,仍能在適合的環境下成為化石,但糞便比較軟塌,使它們比骨頭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遭到完全破壞。

與植食性動物的糞便相比,掠食性動物的糞便更容易成為化石,因為牠們的食物以細小的動物與肉類為主,所以糞便中含有豐富的鈣同磷,有利糞便礦化,成為化石﹔而植食性動物的糞便多為植物纖維,須依賴微生物將礦物質沉澱出來。古生物學家會從地質年代、化石糞便內的組成物質、形狀估計其主人的身份。如果化石糞便有較大的體積,鈣與磷的成分高,又有不少動物的骨頭,便可推斷出主人為體形龐大的掠食性恐龍。在多數情況下,古生物學家亦難以辨認出化石糞便主人的確實物種呢。



 

頁首

如何令肥皂泡變「恆久」?
刊登日期: 2022年8月27日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喜歡飄浮半空的肥皂泡。肥皂泡除了充滿夢幻的外表,原來亦充滿著值得研究的科學,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吧!

通常我們用飲管在清水中吹氣,並不能產生持久的泡泡,原因是受制於重力和水的表面張力。重力令泡泡頂部的水向下流從而變薄,而水的表面張力令泡泡從薄弱部分加速裂開,就像把氣球刺破一樣。水的表面張力源自於水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內聚力使水分子儘可能互相靠攏,這樣會導致水與空氣的界面傾向達到最小面積,像是一塊延展了、具有張力的橡皮。(圖1)至於泡泡液能夠形成肥皂泡,全賴它具有「表面活性劑」,降低了水的表面張力。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很特別,有一個喜歡水的「親水端」和一個不喜歡水的「疏水端」。當吹出肥皂泡時,表面活性劑會集結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使疏水端儘可能離開水。最終肥皂膜的內外表面都會有一層表面活性劑,把水夾在中間。(圖2)

可是,玩過吹泡泡的朋友都會發現,有時泡泡不消十數秒便會破掉,這是因為除了重力,另一個令肥皂泡破裂的原因是泡泡液的水分蒸發了。今年,法國里爾大學的科學團隊發表一項研究,他們在泡泡溶液內加入甘油及塑膠微粒阻止水分蒸發,製造出能夠維持465天的泡泡。可惜這種泡泡太重,並不能在空中飄浮。

也許我們玩的肥皂泡不用維持這麼長的時間,但在家中自行調配能長久維持的泡泡液也是很有趣的探究。網上找到的配方大都離不開洗潔精、甘油、透明膠水等成分。洗潔精提供了表面活性劑,而透明膠水含有聚乙烯醇(PVA),這種聚合物能夠令肥皂膜的粘彈性增加,以提高肥皂膜的強度,在吹巨型泡泡時尤其重要。另外,上文提到的甘油,能夠與水分子形成氫鍵,減慢水分蒸發。(圖3)縱然甘油這麼有用,加入的分量也要適可而止,因為同等體積的甘油比水重,加入太多反而會令肥皂泡變重容易下墜。掌握了上述不同成分的特性,也參考了我們實驗的結果,你也來試試調配自己的泡泡液配方,看看能否製造出又輕又持久的泡泡吧!

除了從泡泡液的配方著手,環境因素也會影響肥皂泡的表現。濕度高的日子,泡泡液的蒸發速度會減慢,壽命會更加長。又例如在陽光普照的日子,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形成上升氣流,肥皂泡便可以乘著這些氣流飛得更高。你又能想到甚麼方法讓肥皂泡停留在半空,不會下墜呢?

 

圖1:水分子之間的內聚力形成表面張力

圖2:在肥皂泡內的表面活性劑

圖3:加入甘油以減慢水分蒸發

我們吹出直徑5厘米的肥皂泡,用來比較不同配方的效能

  

在家中製作泡泡液的主要材料

吹出巨型泡泡的獨特配方:
1) 水 150ml
2) 洗潔精 15ml
3) 甘油 20ml
4) 膠水 20ml


 

頁首

科學中的藝術
刊登日期:2022年4月27日

大家參觀博物館,經常可以見到不少珍貴動植物標本的繪圖。現今的智能電話功能強大,輕輕幾按就能夠拍出媲美大師級的照片。但是我們的祖先只能透過畫筆紀錄這些自然景物。

大自然學者如果能夠精準地畫出生物的細節特徵,不但可以幫助科學研究,還可以傳遞科學知識。即使現代的生物圖鑑,有不少仍是以精美的繪圖取代照片。照片有時會因為光線、時間和角度的限制,未必能完整呈現物種的顏色和形態,繪圖反而能讓我們更容易辨認不同的物種。

著名英國科學家羅拔·虎克(1635-1703)的學術成就涵蓋天文學、物理學和生物學。他憑著描述彈性的「虎克定律」和改進光學顯微鏡對微觀世界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而名留史冊。他在1665 年出版世上第一本顯微鏡的插圖書籍《顯微圖譜》。在書中,他描繪了軟木塞薄片在顯微鏡下呈現的微小空腔,並稱它們為Cell(中文譯作「細胞」)。他的發現讓人們明白到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最小單位,也就是細胞學說的基石。

要練成妙筆生花,不單要有良好的觀察力,更要懂得處理大小比例、光線和線條輪廓等。靜靜地畫出眼前的植物,也能成為我的"Me Time" (私人時間),讓我能夠好好放鬆休息。雖然「科學繪圖」看似難以駕馭,但只要多加練習、多觀摩不同的科學繪本,也不難創作出稱心滿意的作品。大家不妨暫時放下手機,嘗試用另一種方式連繫大自然吧。

 

步驟
1. 先用矩形定出畫面大小(黑線),並於矩形內畫出植物大概的輪廓(藍線)。初學者可以儘量用盡畫紙大小,方便後期描繪。

2. 然後,粗略地畫出植物各部分的輪廓線,同時注意植物的形態。

3. 擦除多餘的輪廓線,令線條清晰。

4. 逐步加上植物的陰影部分,以增強對比及深度。

5. 最後,加強描繪細節部分,及加上物種名稱及日期等資料,一幅科學繪圖便大功告成。

即使小朋友也可以透過自己喜愛的風格繪畫,記錄眼中的大自然。

植物圖鑑方便我們辨別不同種類的草藥。

十七世紀英國科學家羅拔·虎克繪畫的插圖,記錄在顯微鏡下軟木樣本的細胞。

館長的私人練習作品。


 

頁首

 

雙色花製作
刊登日期:2021年5月24日

之前我們教大家製作手工花染,用花朵的色素作染料,這次我們反其道而行,教大家為花朵染上不同的顏色。跟着下面的步驟,我們一起來製作一朵雙色花。

步驟:

1. 分別在兩個容器內的水加入紅色和藍色染料

2. 準備淺色的鮮花,如玫瑰、康乃馨。把花莖的底部垂直切開成左右兩邊

3. 將兩邊花莖分別放入顏色水內

4. 約半天後便會出現雙色效果


原理:
1. 染料隨水分進入花莖的木質部
2. 木質部就像我們家中的水喉管,把水分往上輸送到植物各部分
3. 兩種染料分別被運送到花瓣不同部位,便造成雙色的效果!


 

頁首

 

清新手工花染
刊登日期: 2021年4月29日

花花世界五彩繽紛,是天然染色的理想原料。用作植物染的布料以天然纖維為主,可分為棉、麻、絲、毛四大類,絲同毛屬於動物纖維,含有蛋白質,比起棉同麻會較易上色。為了令染色效果更明顯,可加入媒染劑,常見的媒染劑有明礬(硫酸鋁鉀),媒染劑就好像布料同色素之間的橋樑,令纖維分子和染料分子結合,色彩就可以更明亮更持久。

我們分別用中藥材的花及花茶染棉布,注意如果使用鮮花,因為含水量高,所以需要的份量較多。一起看看用紅花、槐米、洛神花及蝶豆花做紮染的製作方法同效果吧!

 

材料
你喜歡的花材,例如:
1. 紅花
2. 槐花花蕾(槐米)
3. 洛神花
4. 蝶豆花
5. 洗衣粉
6. 明礬 KAl(SO4)2·12H2O
7. 布

注意:乾的花材重量約為布的三至五倍,視乎製成品的深淺顏色。
 

工具
1. 電熱板
2. 磅
3. 燒杯(製作染液用)
4. 耐熱容器(染布用)
5. 漏斗、濾紙
6. 鑷子
7. 玻璃棒
8. 雪條棒、木衣夾、橡皮圈(製作紮染紋理用)

注意:用作染色的容器及工具應避免用於煮食
 

步驟
1. 先用稀釋的洗衣粉清洗布料,去除布上的雜質,並晾乾布料。
2. 將明礬加入水中,並攪拌直至溶解。將布料浸於溶液中約30分鐘,期間不時翻動布料,之後再晾乾布料。

3. 將乾花材料加入水中煮沸,然後以細火慢煮約30分鐘,直到染液轉為深色,再將染液過濾備用。

4. 以雪條棒、木衣夾或橡皮圈綁紮布料,被綁紮的部分會留白,形成紋理。

5. 將紮好的布料完全浸泡於染液約30分鐘(不要過長),其間不時翻動布料,有助使染色更均勻,染色後用清水清洗染布。

6. 將染布放於陰涼處風乾。

 

頁首

 

國際數學日
刊登日期: 2021年3月14日

今天是(3月14日)星期日,大家又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休息一下。不過今天還有幾重意義,原來今天是國際數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也是愛因斯坦的誕辰,以及霍金逝世的日子。

國際數學日由圓周率日(Pi Day)演變而成,2019年正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2020年3月14日慶祝第一屆。

圓周率是一個無窮盡不循環的小數(無理數),在日常應用中,近似值3.1416已足以應付。現時圓周率的最準確値由美國人Timothy Mullicann於2020年發現,一共有50兆位。假如每秒讀一個數位,要大約158萬年才能讀完這個數!

不如簡簡單單聽聽音樂輕鬆一下。只要將數字0至9變成不同音符(例如0=C;1=D;餘此類推),就可以將圓周率化成一首樂曲(請按此收聽)。讓我們用這首特別的樂曲,來紀念兩位科學界巨人吧。

 

頁首

 

如何保持鮮花長開?
刊登日期: 2021年2月28日

在農曆新年等節日,很多人都會在家中擺放鮮花來應節。但鮮花擺放數天就會凋謝,有沒有方法延長擺放鮮花的時間呢?使用市面售賣的專用保鮮劑是否唯一方法呢?原來只要在水中加入某些家居常見的用品,就可以延長鮮花的壽命。

我們先了解一下導致鮮花凋謝的原因:

- 沒有根部的鮮花吸水能力大幅減弱
- 水中滋生的細菌會導致運送水分至花朵的木質導管阻塞
    1. 缺乏水分
  • 2. 缺乏養分
  • 3. 植物本身會產生乙烯,加速花朵凋謝

然後,我們用玫瑰花進行測試,看看在水中加入甚麼可以讓鮮花保持盛開(以1公升水為例):

只用清水,鮮花維持不了幾天便開始凋謝。

效果最佳
加入1茶匙漂白水和1茶匙糖 或 2茶匙白醋和2茶匙糖
醋的酸性有助抑制細菌滋生及促進鮮花的吸水能力,漂白水可殺滅細菌,而糖則為鮮花提供養分。兩種溶液的效果均媲美市面的鮮花保鮮劑,其實鮮花保鮮劑的主要成分正正就是殺菌劑、糖分和酸化劑。

效果不俗
加入1/4罐汽水
酸性的汽水同樣可抑制細菌滋生及促進鮮花的吸水能力,也有糖分供鮮花使用。加入檸檬片或檸檬汁亦有類似效果。

效果不俗
加入2茶匙70%消毒酒精
酒精不單可以殺菌,亦能抑制植物產生乙烯,從而減慢凋謝的速度。但切勿加入過量酒精,否則會殺死植物的細胞。

效果最差
加入2茶匙糖 或 1茶匙鹽
糖分固然可為鮮花提供養分,但同時亦促進水中的細菌滋生。而較高濃度的鹽分雖然可抑制細菌生長,但亦會令花朵脫水。

花朵保鮮測試結果
(按圖放大)

注意:切勿把漂白水與酸性物質(如醋及汽水)或酒精混合,以免產生有害氣體。

頁首

 

以自然為師:人造荷葉效應
刊登日期: 2021年1月27日

上一篇「館長隨筆」與大家分享了自然界的超級撥水大師─荷葉,原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應用荷葉效應。近年市面上出現的超級撥水噴劑,令衣物、鞋履及建築材料表面在噴塗後變得像荷葉般撥水及防污。迷宮玩具經過噴塗後,甚至可以用水珠代替彈珠呢!

超級撥水技術亦可應用在產品容器,大家有否留意一些黏稠的液體如蜜糖、番茄醬等,差不多用完時總有些殘留在瓶底,難以徹底倒出,不單惱人,也會造成浪費。若在容器內壁加上食用級別的超級撥水塗層,再黏稠的液體也能輕易倒出,避免浪費。

最後介紹一個小實驗,讓大家可以動手製造荷葉效應。首先將透明玻璃膠溶於天拿水中,再將棉質布料浸泡於溶液一會,待布料乾透後,就可體驗水珠滾動的效果(注意:小朋友要請大人協助,並在通風的地方進行實驗,不要吸入天拿水揮發出來的氣體或接近火種)。

動手製造荷葉效應

1) Prepare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the cotton fabric.
1) 準備材料、用具及棉質布料

2) Add the clear silicone sealant to the paint thinner.
2) 將透明玻璃膠加進天拿水

3) Shake the bottle to mix them together until the solution turns milky.
3) 搖動樽身使玻璃膠溶於天拿水中,直至溶液變成乳白色

4) Soak the cotton fabric in the solution for about 10 minutes. Then, take it out and leave it to dry.
4) 將棉質布料浸泡於溶液約10分鐘後,取出再等布料乾透

5) The fabric turns into a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5) 布料變成超級撥水!

 

頁首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葉
刊登日期: 2020年12月31日


影片展示荷葉的超級撥水性

以上的片段展現了荷葉超卓的撥水性,但如果大家曾經觸摸荷葉的表面,就會發覺葉面其實並不算光滑。那為甚麼荷葉的撥水能力比其他植物的葉片更強呢?

片段中有利用光學顯微鏡拍攝的荷葉表面照片,原來葉面滿佈像「手指頭」的突起物(乳突),而那些「手指頭」非常微細,直徑大約只有10微米,比頭髮要幼很多。如果用電子顯微鏡再放大觀察,「手指頭」上面還有細至納米級的蠟質小管 (直徑約100 納米)。蠟質屬於疏水性,簡單來說即是不喜歡親近水。


荷葉表面電子顯微鏡影像(圖片鳴謝 Superhydrophobicity in Perfection: th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of the Lotus LeafEnsikat, H. J.; Ditsche-Kuru, P.; Neinhuis, C.; Barthlott, W. Beilstein J. Nanotechnol. 2011, 2, 152–161. https://doi.org/10.3762/bjnano.2.19 )

當水接觸到荷葉表面,佈滿疏水性蠟質小管的「手指頭」,以及水的表面張力,不只令水無法滲入「手指頭」之間的微細罅隙,反而會令水聚合成圓渾的水珠。因為水珠和葉面的實際接觸面積非常小,形成較小的黏附力,所以令水好容易流走。水滴在一般紙張上並不會形成圓渾的水珠,而會停留在紙張表面並慢慢滲入紙張。


比較水珠在荷葉及紙張上的形狀

荷花生長於水流緩慢的河流和池塘,所以演化出超級撥水的葉片,減少水在葉面上積聚,水珠流走時亦可帶走葉面的污泥或塵埃,以免阻擋陽光及導致葉片腐爛。除了荷葉,蝴蝶的翅膀同樣擁有超卓的撥水性,其原理亦涉及凹凸不平的表面結構。蝴蝶翅膀上佈滿鱗片,而鱗片排列方式以及鱗片表面細至納米級的結構,讓蝴蝶翅膀能夠迅速把水滴排走,以免影響飛行,這特性在下雨時尤其重要。


慢鏡片段顯示水在蝴蝶翅膀上流走的情況

生物為了適應環境,進化出不同的身體結構和能力,這正正成為我們研發新產品的靈感。荷葉效應也被應用在日常的撥水產品上,大家有沒有使用過這些產品呢?

頁首

 

充滿了科學的愛玉
刊登日期: 2020年11月20日

不少人都喜歡吃甜品或者飲台式飲料,而口感「Q彈」的愛玉是其中一種相當受歡迎的配料。大家又知不知道愛玉是怎樣製成呢?

愛玉的原材料來自一種叫愛玉子(或簡稱愛玉)的植物,把這種植物的種子放入網袋裏,在室溫開水中搓揉一會,之後讓水靜置一段時間,就會神奇地變成啫喱狀凝膠。為甚麼製作愛玉不用加熱或冷藏,只需在室溫的水中搓揉種子就大功告成呢?

原來愛玉種子表層含有豐富果膠和果膠酯酶,在搓洗過程中,兩者會慢慢溶到水中。果膠是長鏈狀的多醣,而果膠酯酶會改變果膠長鏈狀分子結構中某些部分,使果膠能夠連結水中的金屬離子(香港的自來水含有微量鈣離子、鎂離子等金屬離子)產生交聯反應。果膠長鏈與金屬離子如此互相連結,成為猶如海綿狀的網絡,把水分子鎖住,形成凝膠。


上圖解釋了水中的果膠與金屬離子的交聯反應


薜荔果實及內裏的種子

 

香港也有愛玉的近親,同是榕屬植物的薜(粵音:幣)荔,果實結構跟愛玉的相似,兩者都屬於無花果(隱頭果)。根據一些書籍記載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香港街邊擺賣的甜品─白涼粉,就是由薜荔製作而成,過程跟製作愛玉差不多。

很多水果包括蘋果、提子等都含有豐富的果膠,而果膠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應用,尤其在食物製造業,例如製作果醬和乳酪。果膠甚至會應用於製造乳液、洗頭水等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中。所以水果對大家真的很有益處!

 

愛玉的製作方法

1) Get some Jelly Fig seeds and boiled water or mineral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atio is about 1 gram of seeds to about 50 ml of water. Note: Distilled water is not suitable, as it lacks metal ions. No grease on both hands and the apparatus. Grease will hinder the linking of pectin and metal ions.

1) 預備愛玉種子及室溫的開水或礦泉水,比例大概1克種子對約50毫升的水。

    注意:
  • 蒸餾水並不適用,因為缺乏金屬離子。
  • 雙手及使用的用具不可有油脂,油脂會阻礙果膠與金屬離子連結。

2) Put the Jelly Fig seeds into a cloth pouch, then rub it gently in water for 10-15 mins. The pectin and pectinesterase will dissolve into the water gradually. Note: Do not rub longer than 15 mins and rub gently, otherwise Aiyu jelly may not set.

2) 愛玉種子放入布袋,然後於水中輕輕的搓揉10-15分鐘,讓果膠及果膠酯酶慢慢溶到水中。

    注意:
  • 搓揉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且力道不宜過大,否則愛玉可能會無法凝固。

3) 搓揉後,水明顯變成淡黃色及較黏結。在室溫下靜置約30-40分鐘,凝固後愛玉就大功告成。注意:靜置過程是讓果膠與金屬離子有足夠時間連結起來,所以不要胡亂攪動搓揉後的水

3) 搓揉後,水明顯變成淡黃色及較黏結。在室溫下靜置約30-40分鐘,凝固後愛玉就大功告成。

    注意:
  • 靜置過程是讓果膠與金屬離子有足夠時間連結起來,所以不要胡亂攪動搓揉後的水

4) Aiyu jelly can be stored in the refrigerator. Before consuming, flavours or toppings are usually added to the bland Aiyu jelly.
4) 凝固後的愛玉可放置於冰箱儲存。愛玉本身比較淡味,食用時通常會加入調味或配料。

 

頁首

 

膠袋,真的可溶於水?

刊登日期: 2020年11月2日

香港每年棄置超過40億個膠袋,數量多得驚人。我們都知道膠袋難以自然分解,會引起不少環境問題,但要於日常生活中做到零膠袋的確比較困難,所以我們首要減少使用和重覆使用膠袋。其次,我們亦可以考慮選用對環境傷害較少的替代品,近年市面上就可找到由聚乙烯醇和澱粉製成的膠袋。

聚乙烯醇是一種水溶性聚合物,所以這種膠袋可溶解於熱水中,再經過微生物降解變成二氧化碳及水。其實有不少產品是由聚乙烯醇製成的,例如近年興起的洗衣液膠囊,外層薄膜同樣由聚乙烯醇製成,所以膠囊會在洗衣過程中溶解。


大家可以在影片中,觀察一下傳統膠袋和聚乙烯醇膠袋在熱水中的分別。

此外,大家做勞作時,經常用到的透明膠水就是聚乙烯醇水溶液。大家不妨試試將膠水倒在一些平面上風乾,檢視一下乾透後薄膜的質感是否跟膠袋相似?


聚乙烯醇水溶液膠水及其乾透後形成的薄膜。

雖然聚乙烯醇膠袋未能成為傳統膠袋的完美替代品,我們可以多了解這類替代品,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對環境更友善的選擇。不過無論用哪一種膠袋,記得少用、重用,保護地球!


頁首

 

動物界大聲公(二):蟬

刊登日期: 2020年10月7日

談及動物界的大聲公,又怎少得蟬呢?每年的夏季,不論在市區公園或郊外,我們都會聽到響亮的蟬鳴。有些品種的蟬,鳴叫聲更可以超過100分貝,跟電鑽發出的音量不遑多讓。但為甚麼細小的蟬可以成為大聲公呢?首先,只有雄性才能鳴叫,因為牠們要以響亮的鳴叫聲吸引雌性。雄性蟬的腹部有三個專為鳴叫而設的「特殊構造」─ 肌肉、鼓膜和空心的腹腔。相比之下,雌性蟬的腹部結構就簡單得多,看看下圖就可以比較兩者的不同之處。



蟬標本腹部第一節橫切面


雄性蟬其中一個鼓膜位置

雄性蟬腹部內有一對V形肌肉分別連接着身體兩側的鼓膜,像一塊薄膠片的鼓膜會被肌肉拉動而改變形狀,繼而發出聲音。下面的影片就以膠水樽模擬鼓膜發出聲響的原理,但蟬振動鼓膜的速度當然快得多,每秒可以振動接近400次。此外,蟬的腹部跟大部分昆蟲的腹部很不一樣,是空心的,所以鼓膜發出的聲音在腹腔產生共鳴而擴大,原理就像木結他空心的共鳴箱,幫助擴大聲音。

科學家對蟬如何以很少的能量發出巨大聲音很有興趣,並希望掌握蟬的發聲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例如改進聲納探測技術等等。你也可以嘗試動手了解蟬的鳴叫原理,例如參考影片試試以膠水樽模擬蟬鳴,又或者嘗試製作共鳴箱來擴大聲音。


影片中模擬了雄性蟬腹部的肌肉如何拉動鼓膜發出聲響

 

頁首

 

動物界大聲公(一):沼蛙

刊登日期: 2020年10月6日

我們人類會透過說話溝通,而動物就以不同的鳴叫方式與同伴溝通。有些體型細小的動物反而能發出響亮的鳴叫聲,可算是動物界裏的「大聲公」,你有遇過這些「大聲公」嗎?

在春、夏季,大家走到溪邊或公園的池塘,就有機會遇到其中一位「大聲公」─ 沼蛙。沼蛙是香港常見蛙類,屬於兩棲類動物,主要生活在溪澗、池塘及水田。


影片:鳴叫中的沼蛙

為甚麼沼蛙要叫得那麼大聲?因為春、夏季就是牠們的繁殖季節,雄性沼蛙要「引吭高歌」才可以吸引異性,有時牠們還要大聲驅趕其他入侵領域的雄性沼蛙。牠們為了要發出充滿雄性魅力的聲音,演化出特別的身體構造。大家可以留意影片中,雄性沼蛙發聲的時候是閉上嘴巴,鼓脹口部下方兩側稱為「鳴囊」的泡泡。

沼蛙發出聲音的過程:
1. 閉上嘴巴,由肺部呼出空氣
2. 呼出的空氣經過喉部令鳴囊充氣,途中振動聲帶發出聲音
3. 聲音透過鼓脹的鳴囊傳開去

因為鳴囊像氣球般具有彈性,所以每一下鳴叫之後,鳴囊會縮回原狀,內裏的空氣就會回流到肺部,這樣沼蛙就可以迅速回氣,像「長氣袋」一樣持續鳴叫。除了有助鳴叫外,脹鼓鼓的鳴囊亦可以增加雄性沼蛙的外在魅力,吸引雌性的目光。

其實在大自然裏,每種蛙類都有獨特的鳴叫聲,所以科學家會把牠們的叫聲錄下來,得出聲學頻譜圖,分析其音頻隨時間的變化,這些資料有助進行生態調查或相關的科學研究。下次聽到蛙類在鳴叫,除了可以靜靜細聽外,也可以利用你的智能電話進行錄音,然後利用一些免費應用程式進行分析,並嘗試和其他聲音對比,說不定會有新發現呢!



沼蛙鳴叫聲的聲學頻譜圖


雄性沼蛙鳴叫時口部下方兩側的鳴囊會脹大

頁首

 

閃電的光譜

刊登日期: 2020年9月30日

香港的夏季常受雷雨天氣影響,有時一場雷暴可以出現數千次閃電。一道電光足以把整個天空照亮,究竟這些強光蘊藏著甚麼秘密呢?

對於發光的物體,研究它的光譜是了解它們的好方法。把一小片衍射光柵放在手提電話鏡頭之前進行拍攝,就可以紀錄閃電的光譜。在光譜中,可以看到幾條較為明顯的顏色線,它們是氮離子的發射譜線。原來我們目睹了空氣中的氮,因閃電產生的高溫而被電離的過程。

閃電本來是大氣現象,但原來對生物非常重要。空氣中的氮氣被閃電電離後,會和氧結合成氮氧化物,再經雨水帶進土壤形成硝酸鹽,即肥料的成分。空氣中的氮進入了食物鏈,構成生物體內的蛋白質。(氮氣亦可透過微生物作用變成氨,再被其他生物利用。)

拍攝閃電光譜可以在室內進行,千萬不要在雷暴下走到空曠的地方,免生危險。





頁首

 

綿密泡泡的秘密

刊登日期: 2020年8月18日

保持雙手清潔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不少洗手液都推出了泡沫版本,只需按壓一下,瓶內的皂液馬上變成手中綿密的泡沫。但是,為甚麼它不像剃鬚膏那樣需要盛載於金屬製的壓縮氣罐之內?難道皂液是以特別配方調製?還是另有原因?

我嘗試把泵頭拆開來一探究竟。(圖一)除了在一般清潔劑瓶子會找到的吸管和彈簧之外,我還發現一個細小的圓筒形組件,兩端蓋有細密的濾網。若把這個組件拿走,泵頭只會壓出皂液而非泡沫,証明這小東西正是起泡的關鍵。(圖二及圖三)

後來,我成功以化妝棉、海綿百潔布、甚至外科口罩中層的物料來代替濾網。根據觀察所得,似乎越細的過濾孔,所產生的泡沫就越綿密。最近,市面上推出了一種標榜能造出如忌廉般幼滑的泡沫沐浴露,而這個瓶子的獨特之處,在於壓嘴末端再有一層額外濾網。(圖四)

雖然泡沫泵頭能使皂液產生泡沫,但皂液中水和肥皂的比例也需配合得宜,才能令泡沫質感豐盈。如果皂液太稀,所產生的泡沫就不能維持形態。反之若太濃稠,皂液會堵塞濾網,無法產生泡沫。這次探究讓我體會到,經過發明者的一番巧思,洗手這件平常事也可以變得更方便有趣。


圖一. 泡沫泵頭的構造


圖二. 頂部的濾網比底部的更細密

       
圖三. 泡沫產生的機制

       
圖四. 一層額外、細密的濾網能產生如忌廉般的泡沫

頁首

 


錄像節目,請 按此 。

「400次咖啡」的科學

刊登日期: 2020年6月5日

咖啡是十分常見的飲品,那麼最近蔚為風潮的「400次咖啡」又有甚麼特別之處?難道綿滑泡沫的秘密在於咖啡裏面的咖啡因?就讓香港科學館總館長Paulina,和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科學教育助理教授Emily博士為大家一齊解開這個謎團吧。



頁首

 

市區中的樹頭菜花海

刊登日期: 2020年4月9日

初春到來,總會聽到友人計劃到海外賞花,但原來只要找對時間,在香港市區也可看看樹、賞賞花呢!

這次要為大家推介的就是樹頭菜。聽到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聯想起食用的蔬菜,其實樹頭菜是一種香港市區常見的落葉喬木,最高可達15米。為甚麼會有樹頭菜這名字呢?因為中國雲南的居民會採摘樹的幼嫩葉子製成醃菜。除了具食用價值外,樹頭菜的木質輕而堅硬,枝幹還可製成小魚狀的假餌用以釣魚,所以樹頭菜亦被稱為魚木。

樹頭菜樹形優美,花期在四月中下旬。開花時,樹頭菜的枝條末端會冒出一球又一球的漂亮花朵。我會趁四月連場春雨過後,走到種滿樹頭菜的太子道西、界限街或科學館附近漆咸道南一帶,沉醉在那片壯觀的黃白色花海之中。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樹頭菜的花,就會發現它非常特別,剛剛開花的時候是白色的,後來會漸漸變成黃色。而每朵花有多條長長的雄蕊,雄蕊比花瓣還要長,其向下低垂的姿態跟蜘蛛的長腳相似,所以樹頭菜的英文名字正正就是"Spider Tree"。

在市區種植樹木除了可以美化環境外,還可以為生態增值。樹頭菜的樹葉是鶴頂粉蝶幼蟲的食物,所以在春夏交替,很大機會看到鶴頂粉蝶,一種香港體型最大的粉蝶在樹頭菜附近飛舞呢!


樹頭菜花海


樹頭菜的花會由最初的白色漸漸轉成黃色


樹頭菜的每朵花有數十條暗紅色
的雄蕊.

 

鶴頂粉蝶的翅膀頂有鮮艷的橙色斑紋.
 

 

頁首

 

由木棉開始,認識香港樹木

刊登日期: 2020年3月23日

每年三月至四月,漫步於香港的街道上,我總會被火紅的木棉花吸引。木棉又名英雄樹,屬於落葉喬木,它筆挺的樹幹可高達25米。木棉在香港廣泛種植,在多區的街道或公園都可找到它的蹤影。

除了觀賞價值之外,木棉渾身是寶,木棉花曬乾後可製成中藥材,我們飲用的五花茶其中一種「花」就是木棉花,而樹皮和樹根亦可以製成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木棉對本地生態也有很大貢獻,不少常見的雀鳥,例如:紅耳鵯、八哥和暗綠繡眼鳥(相思)等,都喜歡食用木棉花蜜,在盛放中的木棉樹上會有不少雀鳥流連,因此,我們在賞木棉花時,還可以趁機觀鳥呢!

雀鳥和昆蟲吃花蜜時,會不知不覺地幫助木棉傳播花粉。成功授粉的木棉花會結出10至15公分長的果實,成熟後果殼會裂開,裏面帶有棉絮的種子就會隨風飄散,找尋新地方落地生根。踏入五月份,大家就可以欣賞木棉飄絮這美景。

其實我們對木棉並不全然陌生,從課本到粤語流行曲都有提及木棉的英姿,只是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未必會察覺到它的存在。由今天開始,不妨嘗試放慢腳步,在每天經過的街道上欣賞一下樹木的美態, 讚嘆大自然的奇妙!


開花中的木棉


帶有棉絮的種子非常輕,可藉由風力傳播到遠處。


木棉花的花蜜是鳥兒們的美食。

頁首
香港科學館
追蹤我們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地址
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 聯絡我們
  • 下載區
  • 香港政府一站通
  • 香港太空館
  • 科學推廣組
  • 康文署
  • 康文署電子雜誌
  • 康文署博物館
  • 康⽂署寓樂頻道
  • 康⽂ +++
獎項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版權所有 2022
  • 私隠政策
  • 重要告示
  • 網頁指南
最後更新日期: